论敬业与精业 |
2014-03-10 16:09:00 信息来源: 信息作者: |
论敬业与精业 设备能源部 洪世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和完善,人们的敬业意识也跟着发生了很大的转变,主要体现在敬业精神上。“今天工作不努力,明天努力找工作”成为企业职工的共识。但是时代的变化,人才市场的竞争也在不断地加剧,光有敬业精神已经不够了,还须做到“精业”。 敬业与精业,不仅是当今企业对员工的普遍要求,也是员工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。 敬业不易,精业更难。常言道:业精于勤,业长于学。只有敬业之德与精业之才的和谐统一,才能使自己成为推动我们信合和社会发展的可用之材。对职业人而言,我们历来提倡爱岗敬业,倡导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对待自身工作。然而,随着岗位竞争的日益加剧,人们渐渐发现,光有敬业精神已经不够用,敬业进而要精业。而精业来自认真,要求从业者对所从事的工作精益求精、一丝不苟,杜绝点滴疏漏与失误。但这谈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艰难。 企业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,凡是想把企业做好的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员工素质高些再高些。企业也只有通过提高员工的素质,才能改善产品或服务,应对市场竞争。因此,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将越来越高,“精业”已成为首要条件,而敬业精神反而次之。美国的麦当劳在全球有上万家快餐店,他们在招收员工时,也把“精业”放在首位。新员工上岗前要进行培训,老员工每天还必须抽出一小时学习业务,这一个小时是在上班时间内,公司付给工资。而这些岗前、岗中和八小时以外的培训,虽然要花费企业很大一笔开支,但是大量的现代企业却不将它列入企业成本,相反,是把它作为一种投资。以投资换员工素质,换企业的综合竞争力,这是很有远见的。 敬业是精业的基础和关键,精业是敬业的归宿和升华。一个人的基本条件是有限的,只有真正爱岗敬业,才会主动、自觉地不断学习、与时俱进,刻苦钻研业务;业务能力提高了,本事见长了,在工作中得心应手、成绩卓著,才会更加热爱自己的那份事业。 业精于勤,荒于嬉,行成于思,毁于随”这句出自韩愈《劝学解》千古名句,如今又成为许多企业员工进行自我反思的有力典句。古往今来,多少成就事业的人来自于业精于勤、行成于思。 以精业促敬业,从精业走向创新,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一番成就。惟有如此,才能在本职岗位上潇洒自如,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。
|
![]() |
![]() 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